笔趣阁

阅读记录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梁申赵权 > 第八十九章 八里口

第八十九章 八里口

    “嗯,哦,可能,是我搞错了。”看来螺旋桨还没问世,也许以后有机会自己可以想办法试下。有螺旋桨配合这种轴轮,也许会使现在船只的动力得到相当大的提升。

    李毅中并不认为赵权是真心觉得自己搞错了,不过当他看到赵权对他的示意之后,就闭上嘴不再问下去。

    身为水军教头,老袁平日里主要负责水军的作战操练,很难得碰到有一个对船只结构感兴趣的人,不由谈兴大发。他带着赵权认真地看了整艘车船的各个角落,并且尽可能详细地回答赵权的一些疑问。一问一答之间,倒是让他愈加佩服眼前这个才十一、二岁的小娃娃。只是他以为赵权自小生活在淮水边上,家中一定是以舟船为生,对他的博知倒是没有产生太多的疑问。

    李毅中对赵权则早就习以为常了,只是在边上认真地听着,偶尔也问些问题。他反而对船上一些小构件与细节特别感兴趣,诸如轴轮的联接、船钉的使用、板缝的密封等。

    三个人在拥挤的船上进进出出了好几趟,除了船艏楼下的指挥舱外,几乎摸遍了船上的每一个角落。

    船行的速度渐渐缓慢下来。老袁往舷外看了看,说:“前面就是八里口了,船差不多快靠岸,你们赶紧回去找丁武吧,准备下船休整。”

    不知觉中,太阳已经快落下右舷。

    不远处,是一座简易的码头。码头四周,疯长着一篷篷的芦苇,夕阳照射之下,一簇簇芦花浴满金光,在轻风中扭着着滟丽的腰枝。

    赵权脑海里突然就迸出苏轼的一首诗: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赵权有些感慨,想当年,苏东坡也是乘着船,顺颖水而下,路过这里前往寿州。也许他也看到了这一篷篷的芦花。当时的苏东坡,心境虽然有些低落,但起码还知道路在哪。而自己呢?

    赵权又陷入了迷茫之中。

    船在江中缓缓地侧过身子,向岸边斜靠过去。三个碇手搬着一个大石碇,沉入江沿。

    这地方名为“八里口”,据说是因为离颖水入淮口八里的缘故。

    宋金停战时,颖上曾经对宋开放,作为双方贸易的榷场。八里口则是金国水军设置的一个检查站,负责拦检宋国北上贸易的商船。蒙古接管后,将此地改建为水陆驿站。

    颖水自柳沟而下,只有这地方才有可以停靠大船的码头。

    岸上已经有支部队在候着,人有数十,马却百余,应该是蒋郁山他们已经到了。颖上到此陆路约六十里,水路弯弯曲曲的却足足有一百三十里。倒是他们骑马更快了些。

    最先下船的郭侃,一到岸上便被迎入驿站,在他边上的,似乎还有史权。

    等船上士兵几乎走光了,赵权等人才顺着摇摇晃晃的栈板走上江岸。

    坐了一整个白天的船,脚一踏上实地,赵权便觉得有些发软,他闭上眼,狠狠地舒展了下筋骨。上一世自己小时候可以说是天天在船上混着,但这辈子是第一次坐这么长时间的船,感觉还真有些不太适应。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热门推荐
正一道之伏妖洛河镇 逍遥六皇子 刘大海 王昼 杨策 周助 离婚旅行社 三尖两刃刀定隋唐 苏璃黎奕之 穿成替身小师妹后,我被团宠了